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告通知

长庆八中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所属分类:公告通知 阅读次数:154 发布时间:2024-11-27

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按照石油普教中心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现就长庆八中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为加快学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实师资保障。

(二)主要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教育家精神深入人心,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经过5年左右努力,使教师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更加浓厚,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显著提升,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更加坚定,为学、为事、为人的新时代“大先生”不断涌现。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素质。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坚持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以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广泛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致信精神等专题学习,充分借助陕西的红色教育资源和长庆八中与长庆油田之间“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特色资源,将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和石油精神、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教育作为学校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教师培训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参观陕西红色教育基地、交大西迁博物馆、长庆油田展览馆等,进行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教育,宣传延安精神和石油特色的“铁人精神”,长庆油田的“好汉坡精神”“苏里格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师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坚定全校教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打造政治过硬的教师队伍。

2.厚植教书育人情怀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举办教师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各类文化活动,组织教师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张载祠等陕西优秀文化遗产,学习北宋教育家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中华民族历代知识分子“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增强广大教师的文化自信,厚植教育情怀,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用中华文明启智,以优秀传统润心,让成“家”理念逐渐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追求对照教育家精神提高自我要求,做出更大贡献,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3.强化“双培养”机制,提升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及时吸收入党,把更多的党员教师培养成教育教学骨干。进一步发挥党小组、年级组、教研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工会、共青团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关键作用,运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形式,建立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强化工作指导,提供展示机会,压实工作任务,促进年轻干部敢挑能挑工作重担,实现快速成长,进一步充实“年轻后备干部”库的人才储备,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为学校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实行党组织“一把手”工程,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发挥好学校工会和“青年之家”作用,组织瑜伽、合唱、舞蹈、羽毛球等教工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及时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营造团结和谐、严肃活泼、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加强培训考核,强化师德师风,陶冶道德情操。

1.推进师德涵养培育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把教育家精神融入到师德规范,作为教师全员培训的必修课,把学校“三风”建设、党员干部作风整顿等工作与师德教育相融合,通过教职工大会、行政例会、教师培训会、年级组会、党小组会等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创新师德教育方式,积极开展师德故事会、师德师风宣讲等活动,引导教职工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激发求是创新的活力,锻炼过硬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建设一支作风过硬、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

2.加强奉献精神教育,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开展教育家精神传承学习宣讲活动,组织《我本是高山》(以张桂梅老师为原型拍摄)主题观影及心得交流研讨活动,激发教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邀请教育名家名师、中心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等走上讲台作教育家精神专题宣讲,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赤诚之心担起培根铸魂的职业使命,以奉献之心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仁爱之心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更好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热情与力量。

3.强化典型引领赋能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以得到普遍认可的教育家、时代育人楷模等为榜样,同时树立本校表现突出的“模范教师”典型,利用六一、教师节等各种庆祝展示活动和师生大会、家长会等会议以及教育厅、长庆油田等各级官方媒体和影响力较大的社会媒体,通过展板、墙报、电子屏、网站、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学校的工作成绩和亮点,让教育家精神真实可感、深入人心,进一步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和荣誉感,增强社会各界对学校育人成果的认可程度,树立学校良好口碑,提高办学品牌的影响力。学校对在各级媒体上发布的新闻稿件和宣传文章根据级别和篇数进行统计,评选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调动宣传工作积极性。

4.强化师德师风量化考核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把新入职教师思想政治关和师德关,将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新入职教师上岗第一课的内容,从思想政治、职业目标、教育教学、学术道德、工作生活等方面对新入职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强化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表现的考核力度,完善师德师风量化考核办法,建立教师职业行为正负面清单,在教师岗位晋级、职称评定、选优树模等重要工作中强化师德师风量化考核,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坚持师德考核“一票否决”。

5.抓实教育法规教育,明确准则要求,树立行为规范。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和教育法规条例,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有关要求和规定,增强广大教师法律意识,明确法律红线,严守职业底线,进一步增强规范从教的自觉性、坚定性。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能力素质,涵养育人智慧

1.以规划促发展,健全教师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机制。一是推进“三名”工程和“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完善选拔和培养机制。二是构建教师梯队发展体系,根据教师的年龄、职称、教学能力等因素,构建合理的教师梯队。三是指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四是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工作考核,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和流程,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2.以培训促发展,健全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机制。一是设计个性化培训方案。针对不同教师的发展阶段、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二是举办系列讲座和研讨会。定期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进行讲座和研讨,分享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最新成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三是开展专业阅读和反思活动。设立教师阅读基金,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四是扩大建立教师交流和合作平台。利用好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名师工作室、学带工作坊、未央区学科教研共同体等已有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五是因材施“培”。为新手教师提供导师制度,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学工作。六是激发教师创新意识。提供创新实验平台,支持教师开展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实践。

3.以比赛促发展,健全教师业务评比工作机制一是深化“三个全贯通”。全学段深化思政教学、课堂革命、心理健康教育“三个全贯通”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借助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大练兵”、“思政课程教学标兵”评比、课程思政教学能手比赛等,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人格正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二是以赛促教,赛教融合设计系列教学活动,定期举办教案、作业批阅等教学常规竞赛和精品课、公开课展评等多样化的活动鼓励教师全员参与,促进相互学习、发现不足、激活动力快速提升三是完善评比和奖励机制。学校各类评优评先、职称评审、岗位晋升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等,都要将教师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进一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4.以名师引领促发展,健全名师作用发挥机制一是强化名师工作室建设。鼓励名师工作室与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学科教科研共同体等合作,共同推进教学研究和改革。二是实施名师引领下的同伴互助计划。鼓励名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开展师徒制教学活动,实现名师教学经验的传承和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三是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利用学校网站、社交媒体等线上平台,建立名师专栏,发布名师的教学经验、研究成果等。定期举办线下名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名师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四是开展名师课堂示范和诊断活动。定期组织名师进行课堂示范,展示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高效的教学方法。五是鼓励名师参与课题研究。设立课题研究基金,支持名师开展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

5.以教科研促发展,加强校本研修主阵地建设。一是确立教科研导向。明确教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将教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二是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制定校本教研的规范和管理办法,明确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要求。三是构建备、教、学、评一体化格局。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确保备课、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一致性。

三、加强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弘扬教育家精神 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长:  

副组长:汪玉生 杨红斌  

成员各部门主任、各年级组长

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加强统筹协调,认真落实,为学校教师成长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

健全保障机制部门认真落实好教师工作的各项措施,按照方案为积极开展好教育家精神培训、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保障,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型教师和管理者不断涌现,为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建立良好制度环境。